近年来,涪城区供销社围绕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,紧密结合涪城区情、农情、社情,理清思路、锚定目标,深入开放合作、开拓创新,增强了涪城区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,为打造“现代都市综合平台型”省级样板供销社奠定基础。
坚持开门办社,共建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
一是遴选优质合作资源,实现广域多维赋能。区供销社从社会企业中选择合作意愿强、自身实力强的优质企业作为合作伙伴。先后与邦力达农资绵阳公司、四川国沃生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农资供应服务;与知名农机上市企业吉峰科技公司合作,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服务平台,服务“天府粮仓”建设;与绵阳市农科院合作,为涪城区“五良”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优质的合作伙伴为涪城供销体系建设增添了生力军,注入了新动能。
二是组建供销合作公司,把牢为农服务方向。组建和优化社有企业并保持供销社第一大股东地位,确保供销社话语权,把控发展方向。与市社企业、吉峰科技公司、本地农机合作社组建“绵阳市科福吉丰现代农业服务公司”,旨在提供以现代农机作业为主的“一站式”综合农事服务;与本地头部物流企业上马科技公司组建“涪城区福供乡汇供销合作社公司”,旨在提供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综合型社区生活服务;与优质农资企业吉邦生物科技公司共同组建“四川蜀地农丰农资供销公司”,努力将公司打造为以农资经营为主的综合型农业服务企业。
坚持优选项目,提升供销为农服务质量
一是着力构建城乡流通服务网络,首创无人智慧生鲜微市品牌。在市供销社支持下,福供乡汇公司开拓“互联网+菜篮子”数字化信息化消费新场景,采用“产地直采+仓储分装+社区柜投放”新模式打造“绵小涪”“绵小供”共享无人智慧生鲜微市13处,实现24小时提供新鲜、实惠、便捷、安全的生鲜产品零售服务,产品涵盖蔬菜、水果、肉蛋、饮料、零食等30余种。消费者通过布局在居住小区、办公区、企业园区等公共场所的智能生鲜柜,仅需扫码开柜、挑选产品、关门结算3步简单流程,15秒内即可完成选购。自今年5月运营以来,销售订单超9000笔,会员人数突破6万人。该项创新举措以“涪城区打造智慧生鲜微市构建数字供销体系”为题形成工作信息入选《绵阳要情》内刊,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。
二是着力构建为农服务综合体,打造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中心。由科福吉丰公司投资1940万元建设运营的服务中心,涵盖农机农技培训及农业社会化服务、冷藏保鲜物流、粮食烘干加工仓储、育苗工厂四大功能区。中心以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服务为支撑,打造育、耕、种、管、收、烘干、仓储、加工、物流等“一条龙”服务链条,同步开展农技推广、农机租售、产销对接等“一站式”综合农事服务。目前正全力推进建设,并已同步开展多项农事服务。今年以来,中心举办无人机飞手技能培训5期,培训200余人次;试验种植2000余亩绵麦902、玮两优1019等新品粮种;实施集中育秧10000余亩;完成区内4万亩次耕地、播种、统防统治、收割等农机作业服务;开展全过程土地托管服务2000亩;完成粮食烘干1500吨,收储1000余吨;供应化肥、有机肥100余吨。
坚持健全机制,彰显供销为农服务实效
一是建立利益连接机制,实现可持续长效合作。开展“三社合作”,村集体以土地、设备、闲置资产入股基层供销社,通过联合经营、保底分红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;基层供销社带动当地农户务工200余人,助力农户就近就业增收;区供销社搭平台,组织市农科院、农业企业、物流企业、农民专合社等各类主体开展交流座谈10余次,与5家经营主体签约合作协议,引入本地和昭觉县80多个农产品进驻百盛超市供销专区。
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夯实发展关键支撑。充分发挥社会能人、种植大户、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,加强各类经营人才培养,目前基层供销社人才队伍中有村社干部16人、农民合作社负责人10人、社会能人5人、农技专家5人;发力“新农人”培养,大力开展农技人才培养,累计培养农机手等各类专业人才300余人。
涪城区供销社将继续深化供销改革,聚焦推进开放办社、全面实施“三社”合作发展、做精做实合作项目、构建可持续利益链接机制,聚集资源高质量推进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等工作,以建立“现代都市综合平台型”供销社为目标,走出涪城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!